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084章 送粮送到武德驿(1 / 2)

“大家伙儿再加把劲儿,将粮食送到武德驿,咱们就可以回家了!”

穿一身青色小吏服、脚蹬一双麻鞋的韦令礼不住地鼓舞着运粮的百姓们。

前宋延续唐朝制度,凡官吏者,三品服紫,五品服绯,七品服绿,九品服青。宋神宗元丰改制后,变为四品服紫,六品服绯,九品服绿。

本朝推行官吏一体,仍旧延续了唐朝制度,七品以下皆服青,似前宋时期的小吏群体,也都有了品级,以胸前的补子图案为区分。

韦令礼就是广西行省邕州南宁府思同县的常平仓大使,自从岭南的冼夫人主动归中原后,韦、黄、林等就成为了岭南的大姓。

这一次朝廷对大理国用兵,调度了广西、广东二行省的常平仓粮食,仍旧延续前宋制度,以百里、二百里、三百里三种路程,通过雇佣百姓接力运输的方式,将粮草运送到前线去。

若论天下大府,南宁府绝对是要排在前列的,因为前宋时期邕州属下州、置都督府、名永宁郡、设建武军节度,辖二县、一砦、一金场,羁縻四十四州、五县、十一洞。

大致上邕州的管辖范围,包括了后世广西的河池、来宾、贵港、百色、崇左以及南宁地区,朝廷可以设流官的县很少,几乎是被羁縻州县给包围起来的。

新汉改路为行省、改州为府,广西行省的省衙所在,朝廷并没有选在桂州桂林府,而是选定在了邕州南宁府。

这其实是很冒险的,因为广西北部的桂、贺、柳等州汉人人口更多,这一地区的百姓汉化程度更深,对朝廷维护地方治理是更加有利的。

省衙定在了南宁府后,经过十余年的治理,原先江南的思同州便由羁縻州变为县,彻底归为朝廷直接管辖了。

思同州的大致范围就在后世崇左市扶绥县,如今南宁府已经辖五县之地,有三个羁縻州被消化。

故而被消化而设县的三个羁縻州内部的官吏,多为本地大族子弟,韦令礼就是俚僚,当然这种带了些侮辱性的称呼都是民间性质的,官府的称呼则是“土人”,意思是本地土着百姓。

也有称呼为“洞蛮”的,因为本地土着百姓多以地域或者姓氏为族称,如“西原蛮”、“黄洞蛮”等,前宋以来,这些土人也有开始自称为“撞人”的。

不过韦令礼并不认为自己是土人或者撞人,他的家族祠堂供得乃是京兆韦氏,这可是曾经显赫一时的关中世家豪姓,正儿八经的汉人世家!

本朝不讲究世家出身,就好比王伦称帝时,曾经有人刻意想将王伦的“王”与琅琊王氏攀附,但王伦特意下诏令表示,我祖上就是平民,与琅琊王氏毫不相干,老子我就是平民子弟出身,不是什么世家豪族!

皇帝都自称布衣了,官员们自然也不好再宣扬家世,但这种宣称在帝国边境地区却很是流行,毕竟汉化了的蛮夷总要给自己找一个显赫的祖先,从而证明自己身份上与汉人一样高贵。

朝廷对此的态度是不否认,偶尔还会承认,比如汪古部自认为沙陀李氏,完颜女真自认为琅琊王氏,一部分契丹耶律氏自认为刘氏,部分奚人自认为兰陵萧氏,朝廷都给予了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