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083章 三个方向的战事(1 / 2)

唐人的诗篇中多有“胡姬”的身影,大唐的胡姬来源主要就是能歌善舞的康居人。

前宋由于不与西域接壤,胡姬再也难以进入中原,故而就此断绝了数百年,等到汉军重返西域后,河西四府的胡姬便再次多了起来,而且再次进入到了古老的长安城。

只不过本朝的胡姬,主要是高昌回鹘以及喀拉汗国的女子,可以看作是佛教化以及绿教化的回鹘人,与唐朝的胡姬完全不同。

岳飞为人清正谨慎严肃,他可不会支持胡姬这种女性卖艺的贸易活动,但是高宠就不需要顾虑太多了,反正以中原王朝的投兵能力,最远大概也就只能维持到河中地区,所以在大致理顺了康居人过去数百年的迁徙路线后,高宠便对胡姬贸易充满了兴趣。

朝鲜行省虽然已经成立数年,但行省内却大致形成了两大继承传统的新型产业,其一就是高丽奴,朝鲜百姓往往喜欢同内地府县来的商人们签订劳工契约,进入内地府县,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以期望获得留在内地成为汉人的机会。

其二则是新罗婢,朝鲜行省的新罗人百姓,喜欢将自家女儿以契约工的方式“卖”掉,前往山东、河北等行省的富户之家为奴婢。

前宋制度,奴婢都是雇佣制,合约期满是有机会成为良人的,于是“新罗婢”这个唐朝时兴盛、五代时消失的职业就在本朝再度出现。

而在东征军对日本发起了进攻后,奄美岛送来的倭女,就成为中原富户奴婢的另外一个选择。

高宠对此也有所耳闻,朝廷对汉人为奴仆的制度相当严厉,但对汉人之外的百姓,规定却并不严苛,所以奴隶贸易在华夏周边相当盛行。

比如当初杨志在会宁府、如今仍旧在镇东都督府的解珍,常年跨过黑龙江,捉捕岭北野人为奴,在辽东地区相当畅销。

至于漠北地区,受朝廷管辖的诸部落,彼此之间的内斗有汉军调解,便出现了蔑儿乞部组织的捕奴队。

蔑儿乞人以前是捉都播人为奴隶,但都播人向朝廷哭诉告状,被郝思文武力调解过后,蔑儿乞人就将目光投向了更北方,与都播人一起合作,已经向漠南输送了数千名野人奴隶。

漠北诸部有一定的自治权,于是不少贵族便将部落中犯事的族人发为奴隶售卖,售卖最远的漠北奴隶,甚至出现在了福建行省。

高宠现在将朝廷一众高官的态度们摸得很清楚,无利可图的事情,朝廷是不会干的,眼下他对可萨突厥汗国的侵扰,最终会逼得诸多小部落继续西迁,所以他要寻找一个平衡点。

因为一旦可萨突厥汗国被抢掠得西迁之后,空下来的土地又不能被汉军实际占据,还得分配给投向朝廷的诸部落,万一哪个部落发展壮大,自己岂不是成了中原的罪人?

所以高宠也决定在这里搞奴隶贸易,先打服了这里的部落头领贵族们,然后逼着他们与汉军合作,这样一来人口也就成为一种商品了。

王伦想要建立一个相对公正的国家,想要给予百姓们基本的人权,但仅仅限于中原王朝内部,也就是汉人以及主动配合汉化的诸多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