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刘琰在过舒服日子纯属高干误会,刘琰现在是一个人当两个用,要不是有中央深造过的基础,能帮着刘靖收拾烂摊子,屠各早就乱翻天了。
屠各部落属于匈奴人的一支,前汉开始就在朔方一带和杂胡羌人混居在一起,人口众多地盘广大,西起居延北至阴山,东临黄河南抵上郡几乎分布整个朔方。族群基本分成两部分,以呼延部为首的北部屠各占据整个河套地区,势力延伸至居延海一带。
其他金姓,兰姓,卜姓,乔姓等都算做南部屠各,在朔方其他地区半农半牧,相比于北部屠各南部屠各汉化更深,很多人从言谈举止和穿着打扮根本分辨不出胡汉。
和通常认知不同,南匈奴包括屠各部落拥有很多大小城池,单于王廷美稷之外有属国都尉的居城龟兹,这不是西域那个龟兹国,屠各的龟兹城位置在今天榆林市;还有今天内蒙古杭锦旗的大城县,还有山西的离石县等等。
自从刘靖统一屠各,朔方、河套、宁夏都成了他的地盘,也包括其中的县城。屠各人并不占据属于大汉的城池,当地还是大汉官员在打理,除了缴纳保护费,过去该怎样生活现在还是怎样生活日子过的很平静,等到曹操下令放弃朔方,最先发懵的反倒是匈奴人。
有大族自治县城里还好说,主要是关市贸易受到极大影响,官府作为中介保障买卖双方的利益谁也不敢弄虚作假,官员接到命令拍拍屁股走人,关市贸易突然之间没人管了。过去出现问题还能找官府承担损失,现在没有担保人做什么都不方便。
贸易影响的是所有人,本地汉家大族不愿意出面干这等费力不讨好的工作,都来找刘靖让匈奴人派官员去管理关市,理由很过硬,缴了这么多年保护费也该匈奴人出面担当了。刘靖登时就傻了,关税收入还不够几次贸易纠纷的赔偿,这明显是赔本赚吆喝,大汉出于社会安定和国家形象的考虑赔的起,匈奴人口袋里可没几个大子给商人糟践。
还是那句话贸易影响的是所有人,汉人来找刘靖匈奴人也没闲着,理由也很充分,你统一屠各不找你找谁?连西域人也来凑热闹,现在没有汉人官员就属屠各都尉官最大,我们千里迢迢跑来你不解决困难可不成。
自从南匈奴入塞以来,和内地的经贸成为其重要的财政支柱,上到贵族下到底层牧民只知道吃大汉的红利,从没想过去冒风险管理。没人管理还真不成,没有稳定的经贸来源,用不多久就会引起社会内部的剧烈动荡。
此前因为大汉先乱了引起贸易中断,羌渠单于对形势判断错误,天真的认为内地动乱很快就能解决,坦白说他没能能力稳定内部经济,因此才急着派主力帮助大汉平定内乱,内部空虚加上人民不满结果导致南匈奴爆发内战。
刘靖不是不想管,是没那个本事,关中地区输出的货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除了粮食之外不乏附加值很高的手工业品。相比之下南匈奴主要输出附加值很低的原料,包括牛、羊和奶制品,其次才是毛皮和马匹,至于羊毛纯属附带赠品。
按理说南匈奴应该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事实上则不然,南匈奴卡在内地和草原之间,从内地运来的货物转手卖去草原,能获得极高的差额补偿,对内地的贸易逆差不但能从草原上找补,还能赚取极高的利润。
有人就问了,草原上穷的尿血,能有啥东西让南匈奴赚差价?还真有!欧亚大陆北纬30度——北纬50度这条宽阔的地带上,存在数个面积广大相互连通的草原。西起乌克兰东到哈萨克斯坦的北温带草原,中间经过蒙古高原的北温带阔叶林地区,来到蒙古高原东部的北温带干草原,继续向东进入北温带贫草原一直延伸到外东北的北温带阔叶林带,贯通东西的草原自古就是一个整体,现代称作“内亚草原带”。
在丝绸之路开拓之前,东西两边的游牧民族通过“内亚草原带”频繁来往,这能从蒙古国和前苏联的“匈奴文化”的考古发掘中得到证实。北匈奴正式通过这条通路向西迁徙,走到今乌克兰境内和当地的阿兰人融合。需要注意的是,丝绸之路开拓之后的“北路”指的是控制在中原王朝手中的那条路,在北面还有一条草原游牧民族控制的“北道”。
这条北道在丝绸之路之前始终畅通,有很大一部分产自西域的和田玉就是通过这条路,经草原游牧民族转手流入中原地区。由于“北道”始终受游牧民族控制,因此不论东西方对他的记载都是只言片语,近代的考古挖掘才逐渐揭开了他的神秘面纱。
草原气候苦寒,底层牧民生活贫穷朝不保夕,然而顶层贵族的日子过的不比中原王的公侯将相朝差,奢靡的享受需要大量的内地商品支撑,当中原王朝强盛靠掠夺的手段不成立,贸易便成了不二之选。你有商品咱有金银,不用管黄金是怎么来的,那太血腥太残忍,只需要知道中国自古就是重贵属贫乏的地区,不要说黄金连白银都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