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079章 攻灭大理(七)(1 / 2)

朝廷出兵攻打收复大理国,也不怪东南诸藩属小国尽皆惶恐。

因为按照前宋以及此前中原王朝的习惯,一旦南下用兵,殴打的几乎都是交趾、南诏这样的大国,出兵规模都是十万级别的。

但这一次中原南下,朝廷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以论调的名义不断抽调各行省都督府兵力入驻广西和四川,一次性直接出动的大军并不多,名义上两行省方向可以调动的兵力超过八万,但实际上杀入大理国的三个方向兵力总计在三万六千左右。

这个兵力规模怎么看怎么像是要对东南某个小藩属国动手的样子,若是朝廷大张旗鼓,号称十万,大约也不会引起这般惶恐了,因为东南诸藩属国都很清楚,他们实在配不上需要出动十万汉军。

卢俊义为先锋,一个多月连续打了陆良、白石江两次大战,这让大理国边境地带的诸蛮部也再次确信了汉军一贯的口碑,那就是朝廷并无意视他们为敌。

白石江之战后,原先还有些持了同仇敌忾心思的蛮部都主动后撤,几个被高氏说动了的蛮部不再出兵配合,一些没有与汉军情报人员接触过的蛮部,也主动派人前来谈判。

现在明眼人都看出来了,朝廷打出的旗号名义,当真是说到做到,既然汉军王师要为我等三十七部蛮主持公道,再不主动配合就说不过去了!

历史上蒙古大军攻占蜀地、自金沙江进攻大理国时,就有不少蛮部选择了与蒙古大军合作,这一次同样不例外。

更关键的原因,自然是汉军表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高可立、卢俊义训练的广西兵,就以两次大战彻底向天下展示了自己的凶悍。

岭南地区中,广西行省的发展一直比不上广东,当然要比黔中略强一些,因为广东并不直接与大越李朝接壤,而广西西有大理,南有李朝,国防压力大,自然是以先军为主的。

广西行省内部又表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宁越诸府靠着海贸之利,发展势头迅猛,行省内其余诸府的官员百姓,哪个不羡慕呢?

一旦朝廷收复了大理国,变为云南行省,广西的军事压力骤减,大理国截断占据了的东南商道,也将就此向隔壁诸行省开放,古南中商道、唐蕃道、茶马道等商道就此连通,意义是巨大的。

这些事情,汉军中的参军们早就向官兵们宣扬解释了数次,让大部分官兵们都明白了此次兵发大理国的意义所在。

更不用提汉军一贯成熟而完善的赏罚、奖励、分配制度,所以参战汉军的士气很是高昂。

在白石江之战刚结束不到十日,东川郡再传捷报,蜀地汉军以解宝所领的南溪都督府兵为先锋,山士奇领西北禁军调派的三千骑兵殿后,与乌蒙部配合,击溃了开战以来第一个与高氏配合拦路的乌撒部。

乌撒部是被高氏收买、主动拦截在半路上的,他们觉得自己占据东川郡入大理国的要地,哪怕打不过汉军,拦截一阵后向汉军索要过路费就此放行,通赚两家,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