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九百一十三章 独揽大权(1 / 2)

听得刘三吾竟然同意了,杨士奇脱口说道:“老大人不怪罪下官吗?”

“本官自然不会怪罪与你的,毕竟都是为朝廷做事,为百姓做事,再者本官也不喜那种独揽大权的事情出现。”

刘三吾继续说道:“其实杨士奇的建议真的不错,如若在大明初年就执行这样的政策,估摸着也不会出现杨宪,胡惟庸独揽大权,为所欲为的事情了。”

朱标深吸一口气,看着众人问道:“那你们觉得内廷处该选拔一些什么人加入其中?”

汪睿捋着胡须说道:“至少要有寒门学子,也少不了一些勋贵子弟。”

朱善说道:“若是这样以来的话,内廷处至少会很平衡,不会出现一方独大的现象。”

朱标赞赏地点头说道:“既然这样,那诸位都先提供一些可靠的人,孤与父皇商议之后再决定到底安排何人进入内廷处。”

“臣等遵旨。”

平衡是很重要的事情,如若内廷处出现一家独大的话,那势必会威胁到皇权。

大明初期的时候,文官与武将之间的裂痕日益增大,洪武大帝处于掌权者,对于双方之间的矛盾自然是看在了眼里,但洪武大帝刚开始并没有在意,他就想是一个执棋者,等到双方斗的差不多了,他会快刀斩乱麻一般解决所有的问题。

虽然说是文官集团和武将集团的争斗,其实说到底是淮西勋贵与浙东党的争斗,在淮西武将的眼里,这天下是他们拿下来的,他们理应享受胜利带来的成果,占据高位,肆意妄为,不管是贪污或者是侵占百姓良田等,这些事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浙东党当然是以刘伯温,宋濂等文官为首,然而当刘伯温看清楚朝中的形势以后,急流勇退之下选择了告老还乡,在那个时候李善长风光无限,总觉得赶走了对他最有威胁的刘伯温,他就可以执掌尚书省了,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洪武大帝竟然会说他“年纪大了。”

年纪大只是一种说辞,真正的意思是什么,李善长自然是心知肚明的。

可那个时候李善长又怎么会选择轻易的交出手中的权利呢,于是绞尽脑汁的选择举荐了胡惟庸,可胡惟庸有哪里是杨宪的对手呢。

也因此李善长在临告老还乡之际,设计除掉了杨宪,随后胡惟庸就高枕无忧的成为了尚书省的执宰者,一时风光无两。

可胡惟庸贪心不足,竟然架空了皇权,只不过洪武大帝依旧没有处置胡惟庸仅仅是降职处理了,毕竟胡惟庸曾经也做了许多的大事,与朝廷有功。

如今的胡惟庸依旧活跃在朝堂,只不过是没了以前的光鲜。

有明一代,文官始终牵制着皇权,压制着武将,从后来的嘉靖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就可以看出一二,当然了还有后期东林党的事情。

权利到底是一把双刃剑,什么时候落下来谁也不清楚。

朱标办事的速度还是很快的,众人离去以后,他就在御花园找到了正在给玉米浇水的洪武大帝。

当朱标将成立内廷处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知洪武大帝以后,洪武大帝丢掉手中的锄头,欣喜地说道;“杨士奇的建议不错,可以采纳。”